晋惠帝司马衷虽傻,但他身边有忠臣

  说到晋惠帝司马衷,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就是一个白痴皇帝,不仅不会治理朝政,还被一帮权臣控制,在他统治期间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样的局面,整个晋王朝就处于风雨飘摇的地步。不过在后世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白痴皇帝感人的一幕。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image.png

  这个有气节的南宋宰相在被元军俘虏后,被关在元大都的监狱中,这一关日子就过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元***为了打击起义军的精神领袖,在狱中对文天祥各种威逼利诱,但是文天祥始终宁死不屈。公元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文天祥跟古代先贤们一样,坚持心中的道义,董狐、张良、苏武都在默默支持着文天祥。其中有“嵇侍中血”的故事却不是那么让人熟知。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晋惠帝司马衷和他的臣子嵇绍。嵇绍的名字大家也许都比较陌生,但是他老爹名字却是名垂千古。嵇绍的老爹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为嵇康的名气太大,而嵇康所生活的年代又是司马家与曹家争权的关键时刻,所以嵇康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成了司马家的刀下亡魂。而到了嵇绍成年之后,嵇家跟司马家已经没有了政治矛盾,出于政治考量,嵇绍在司马家朝堂上任职,在司马衷时代,担任侍中,尽心尽力辅佐司马衷。

  后来因为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弄权,最终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的王爷们打来打去,可苦了皇帝司马衷。在成都王司马颖控制司马衷的时候,虽然到洛阳当了丞相,但是司马颖还是觉得回自己的根据地邺城比较放心,于是就回到邺城,以皇太弟的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转移到邺城。不过司马颖目中没有皇帝,而且权势步步升天,很快就遭到了其他诸侯王的不满。

  东海王司马越率先起兵攻打司马颖,为了保证起兵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司马越带上了皇帝司马衷。司马越与司马颖的部队在荡阴这个地方展开激战。司马越大军溃败。而皇帝司马衷的日子也不好过,不仅身上中了三箭,还被护卫们抛弃。只有一个人尽心尽力保护着他的安全,这个人就是嵇绍。

  可是双拳难敌四手,而且嵇绍是士族家的子弟,战斗力也没有当兵的强,很快嵇绍就被围上来的士兵残忍的杀害,嵇绍的鲜血溅到了司马衷的衣服上。

  等到战事平息后,宦官看到皇帝的衣服上竟然还带着血,要浣洗御衣。这个时候司马衷说了一句很有人情味的话:“这是我忠臣的血,我要留着。”这让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句话是那个说出那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的言论。

  司马衷虽然笨,虽然手中也没有什么权利,但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人,他也知道是非对错。可是生在帝王家,又没有任何政治手段,只能成为权臣手中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046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2-12-30
下一篇 2022-12-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