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戊戌年的维新变法 一场不可能成功的尝试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清朝戊戌年的维新变法 一场不可能成功的尝试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北京城可谓风云变幻。随着中日甲午战争中清***的失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艰难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批生机勃勃的改革家。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呼号,一心要改变中国落后任人宰割的局面。他们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了。

本来,清***的保守派极力反对维新派的变法主张,但是由于国内形势的急剧恶化,清朝的守旧派势力对维新派也稍稍作了让步。守旧派不仅同意光绪皇帝与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接近,也允许总理衙门代递维新派的条陈。

可以说,维新派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所以,康有为等人就抓住这个机会紧锣密鼓地进行舆论宣传和具体行动的实施。维新派在京城四处鼓动群众,宣传维新变法的好处,使百姓认识到只有变法才能挽救大清朝,也只有变法才能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此时的维新派在人民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康有为还通过总理衙门向皇帝递呈了《应诏统筹全局折》等五个条陈,声泪俱下地陈述了中国堪忧的现状,并力谏光绪帝以“雷霆霹雳之气”,成就顶天立地的千秋功业。在奏折中,康有为明确指出,中国本是泱泱大国,但如今却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局面,其原因并不在外部,也就是并不在于列强的蛮横和强大,而在于中国***多年来的安于现状、骄傲自大,一味地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而不思进取。他言辞恳切地指出,如今的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如果继续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就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只有摒弃落后的封建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对中国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才能挽救危局,挽救清***。

康有为的言辞深深地触动了光绪帝和一些锐意进取的进步人士,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不寻常的时期也随之到来了。戊戌年春,维新变法正式拉开了帷幕,举国震惊。改革遍布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而据康有为后来回忆,当时,他所居住的斜街门庭若市,几乎变成了知识分子谈论国政的中心,真可谓“来见者日数十,座客填塞,分日夜之力往各会宣讲”。维新派以其极具鼓动性和说服力的演讲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乃至平头百姓。就这样,一场“人思自奋,家议维新”的改革轰轰烈烈兴起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634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1-06-01
下一篇 2021-06-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