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臣刘秉忠是如何为忽必烈设计修建元大都的

元朝开国,蒙古族定鼎中原,极力推动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跑马占地,荒废农桑,把天下臣民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在这种政治高压与民族歧视的政策下,“汉臣”想与蒙古政权谋求合作,并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是十分困难的。不过,有一位汉臣,却博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

此人就是刘秉忠。

十七岁时的刘秉忠就出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之后,辞去吏职,先入全真道,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推荐他入藩王忽必烈的幕府。由于他博学多才,谋略十分了得,深受忽必烈器重,时年二十七岁。

刘秉忠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可直接参与制定国家大典,参与设计草案时,刘秉忠最大限度地施加了自己的影响。他还建议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寓意,将当朝政权更名为“大元”。忽必烈十分满意地采纳了。

此外,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大都”和“上都”的建设,特别是修建元大都,可以说现代北京的原始轮廓就是在那时划定的。由于新城规模宏伟,耗资庞大,刘秉忠与同僚张柔、段桢等人事必躬亲,尽心竭虑。历时十八年建成后,忽必烈又采纳刘秉忠的建议,将新都命名为“大都”。

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符合汉统治者建都思想。新建之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除了大小街之外,还有384火巷、29弄通,十分壮观,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

此外,刘秉忠还是一个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散曲家。在天文、卜筮、算术、文学上都有成就,计有《藏春集》等四十五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6811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3-01-23
下一篇 2023-0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