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新闻事业:宋朝起开始有了非官方的报纸

电视剧《新水浒》中有个镜头让人笑崩了:李逵那大肚子货,打开包肉的油纸,纸上赫然印了4个大字——“法制日报”。

宋代没有《法制日报》,李逵无法穿越。但宋代确有报纸,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又称邸抄、朝报、状报、除目;民间或私办报纸,除手抄外,还有印刷版,称为“小报”,偶尔也称“新闻”。

宋初各州设进奏院,办公地点则在首都开封,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全国250多个州,设置在开封的进奏院多达200个。太宗朝太平兴国六年,中央开始设立都进奏院,直属门下省,对各州进奏院、进奏官进行专门管理。进奏院职责之一,是将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类新闻,分类拟成条目,统一发行,“播告四方”,这就是状报、邸报(《宋会要辑稿》)。都进奏院负责状报的采编、发行,成为史上最早的新闻管理和报刊发行机构。

编发官报的目的,一是迅速传达中央政策、法规、文件,以便各地贯彻落实,二是希望用邸报中那些活生生的升迁、降黜新闻,来规范约束勉励各地官员。官报发行周期相对稳定,有5日报,有旬报,有月报。一般由都进奏院(南宋改为门下省)将中央、地方各类信息汇总选编,上交枢密院审查大样,待审核通过才能发行(参见《宋会要辑稿》《宋史》《朝野类要》)。但有关军机、边情、灾异、兵变等重要消息,通常不准上报纸。报纸也不是公开发行,读者群比较窄,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有阅读权。

北宋末年,***的新闻控制力减弱,民间小报开始发行,至南宋则遍地开花。宋朝小报算得上《花花公子》的祖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假新闻假圣旨假奏章不时出现。那些进奏官、邸吏、使臣、中下级官员、坊间书商,抢先一步,把朝廷尚未发布或不宜于公开的政务动态、花边新闻刊发出来,内容囊括“省、院之漏汇,街市之剽享有,意见之撰造”。小报的新闻记者大多兼职,统称为“探报”。这些狗仔队员,利用职务、地缘、亲缘关系,采用非正常手段,孜孜不倦探听各级内部消息,负责宫廷新闻的叫内探,负责中央机关的叫省探,负责各地衙门的叫衙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6582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1-02-19
下一篇 2021-02-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