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军阀率部奉命追赶红军 追上后却又不打了

1935年2月,红军第2、第6军团长征途中经过四川。当时的四川军阀刘湘害怕红军留在四川,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就安排部分军队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其中,就有川军部队43军。

43军的军长叫郭汝栋。知道郭汝栋的人不多,但他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堂弟,叫郭汝瑰——对,就是那位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多次将蒋介石的作战计划及时传给毛泽东的郭汝瑰。说起来,当年郭汝瑰到黄埔军校读书,还是郭汝栋所介绍的。

郭汝栋很早就加入过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是蜀军***“炸弹队”成员。后来,他到四川军官速成学堂学习,毕业后进入川军刘存厚部队,开始了他的戎马倥偬岁月。

郭汝栋最初在四川军阀杨森部队里任职,后来杨森被刘湘打败后,依附刘湘。1934年9月,郭汝栋所部20军改称43军,任然担任军长。1935年2月,国民党部队对湘鄂川黔苏区和红军进行“围剿”,43军在刘湘的安排部署下,由慈利沿澧水北岸向大庸进攻,参加了对红军第2、第6军团的“围剿”作战。

就在这次“围剿”作战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郭汝瑰的二弟郭汝瑚当时也在郭汝栋的43军,担任无线电排长。郭汝瑚曾对郭汝瑰讲:有一次郭汝栋率部追击红军,前卫报告追上了红军,郭汝栋立即下令:“埋锅造饭,吃饱了好打***党。”

郭汝瑚感觉奇怪就问道:“你天天喊追***党,怎么追上了又不打呢?”郭汝栋忙拉他到旁边小声对他说:“我一无补给场所,二无野战医院,打下来伤兵往哪里送?械弹向哪里去补充。”

郭汝栋对红军的微妙心态,其实是那时所有杂牌部队的心理。

蒋介石一生最看重、最信任的是黄埔军校出身为主的嫡系部队,其余部队统统是杂牌军。蒋介石常常利用杂牌军“剿共”。杂牌军面临着两种结局。一是“剿共”太过卖力,而被红军消灭;一是“剿共”成绩不好,而被蒋介石以“剿共不力”、“纪律不佳”等罪名消灭——有时即使不撤销番号,也因为得不到补充而日益弱小。

一个活生生的事例摆在眼前:贵州军阀王家烈,就被蒋介石以“剿共不力”之由剥夺军权,黔军也被调出贵州,不在掌控之中。蒋介石还派人抄了王家烈的家,甚至枪决了王家烈的两个妻侄万式原、万式谨,迫使王家烈妻子含泪逃往铜仁老家避难。

杂牌军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剿共”是蒋介石在借刀杀人,消耗了得不到补充,所以经常避免与红军打硬仗,大部分时候都是“礼送出境”,免得蒋介石找到借口趁机吞并。

当然,如果杂牌军感觉红军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停留不走时,就会着急起来,哪怕拼了血本也要与红军作战。

比如,素有“双枪部队”之称的川军,向来被人认为战斗力不是很高。但在土城、会理、百仗关三地进行的三次战斗,川军表现极为出彩,硬是让红军啃崩了牙也没有得到便宜。

再比如,西北军阀马步芳,起初“围剿”长征中的红军并不卖力,而一旦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深入马步芳的腹心地带,危险他的统治时,就会纠结重兵拼命进行“围攻”,给西路军带来了极大损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16836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0-08-01
下一篇 2020-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