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历史上节度使权利到底有多大?

节度使是唐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来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制度。因为在接受这个任命的时候,朝廷都要赐给受命人旌节,所以就有了节度使这个名字,节度也就是节制调度的意思,节度使起初的时候相当于现在的司令和军区书记。

旌节是古代作为使者的人所持的节,唐朝规定赐双旌双节,旌专赏节专杀。《苏武牧羊》中就多次提到旌节,当受尽磨难满头白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秃秃的旌节回到长安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为他动容,觉得他是一个忠义有节的大丈夫。

揭秘古代历史上节度使权利到底有多大?

节度使刚开始设立的时候,专门负责掌管军事,后来慢慢的就开始向其他的领域扩张,后来整个地区的民政财政都由节度使掌管,有钱有粮有兵有马,这就为节度使权利的过度膨胀提供了条件。唐朝安史之乱的祸首安禄山就是三镇节度使,包括范阳在内的三镇就有十五万士兵。安史之乱后又增添了许多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唐灭后的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利已经达到巅峰,甚至连皇帝的任免都取决于节度使,五代的开国君主也都是节度使。

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他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杯酒释兵权”赏钱夺权,解除了这些节度使的兵权,节度使就成了一个虚职,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到了元朝的时候,节度使制度就被废除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闪电博客-科普知识-常识技巧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uosiweiyingxiao.cn/post/943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1922629339@qq.com,我们将按你的要求删除

上一篇 2020-09-06
下一篇 2020-09-06

相关推荐